巨轮静驻海面,装船机、岸桥、门机“举重若轻”,配送车辆繁忙穿梭……近日,40万吨级铁矿石船“矿石董家口”轮在完成连续48小时卸货作业后,缓缓驶离福建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成为该泊位投产以来接卸的第5艘40万吨级铁矿石船舶。罗屿码头不仅实现了超大型船舶的常态化接卸,更成为福建及周边地区大宗散货运输的新枢纽。
今年以来,福建省政府相继印发批复《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20—2035年)》《泉州港总体规划(2020—2035年)》《湄洲湾港总体规划(2020—2035年)》《福州港总体规划(2035年)》,与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验收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海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在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上频频发力、亮点纷呈。今年前10月,福建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达5.75亿吨,同比增长11.7%,增速居全国沿海第3位。
核心港区配建10万至40万吨级深水航道
福建港口资源丰富,深水岸线可建大型深水码头。为加快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福建持续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打造由11个重点港区组成的核心港区。比如,湄洲湾北岸和罗源湾主打大宗散货,湄洲湾南岸和漳州古雷瞄准液体散货,厦门海沧和福州江阴则锁定集装箱,形成科学分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围绕核心港区,福建不断加密集装箱航线,加快完善疏港公路和疏港铁路网络。截至10月底,全省沿海港口已开通集装箱航线近300条,每月往来国内外航班约2000班次,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厦门开通中欧、中亚、中俄班列线路,可达12个国家34个城市;“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超200家,80条航线通达27个国家99个港口,成为福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商共建共享的品牌标杆。
截至10月底,全省沿海港口建有生产性泊位425个,其中深水泊位187个,60%以上都集中在核心港区;实际货物吞吐能力超8亿吨,集装箱实际吞吐能力超2100万标箱。核心港区配套建成了10万至40万吨级大型深水航道,具备通航和靠泊世界集装箱船、油轮和散货船等最大主力船型的设施条件。
创新驱动码头“技术革命”
走进全国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项目——厦门港海润码头现场,技术人员正在开展岸桥、龙门吊改造施工与远控调试,预计年底前将全部完成。10月,海润码头完成集装箱装卸8.86万标箱,同比增长25.26%,其中超三成为智能远程操控作业。
发展海洋经济,核心在产业,重点在港口。近年来,福建持续提升港口作业效率、优化通关流程、降费减负,不断优化港航营商环境。当前,福建正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掀起码头“技术革命”。去年,全自动化的厦门港远海码头完成5G技术全场景应用,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效能。福州港江阴港区4号、5号泊位智能化改造也已提上日程,“智慧港口”建设方兴未艾。
在降费减负方面,福建持续降低政府定价的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全省港口实现码头企业“单一窗口”公开收费标准全覆盖;对使用ETC预约通过福建沿海港口附近22个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予以通行费5折优惠;连续3年对“丝路海运”港航发展给予每年2亿元的资金支持。
一体化经营增强竞争力
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培育。福建高度重视培育、打造自主创新能力强、行业领先的港口大型龙头企业,带动港航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增强港口竞争力。福建港口集团组建一年来,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使省内各港口间物流通道进一步打通,水路运输支撑能力有效提升。
其中,沿海港口“穿梭巴士”集装箱航线,串起宁德、江阴、莆田、泉州、厦门,省内各港口物流通道更加畅通,南北港口间的“无形屏障”一举破除。截至今年10月底,福建沿海港口“穿梭巴士”航线已开行超2000航次,进一步促进集装箱向厦门、江阴集聚。
汇集合力、挖掘潜力、释放活力,福建港口集团整合资源要素,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目前,福建港口集团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国沿海港口集团第9位和第6位,名列“2021中国企业500强”第397位、“2021年福建企业100强”第19位。
好风凭借力,潮起再扬帆。未来,福建将强化港口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型升级为重点,促进沿海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联动发展,全力打造经济高效、智慧绿色的世界一流港口,加快把港口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为海丝核心区和“海上福建”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竞彩足球自中国港口网)